光绪和隆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光绪大婚时扑倒在隆裕身上哭?

翡翠 翡翠资讯 604 3

光绪十五年正月27日,身着龙袍头戴珠冠的光绪升坐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叩拜。随后礼部官员宣读了皇后的册封诏书。原来,这天是光绪大婚的日子。他要娶的皇后,名叫静芬。不过,当时他却哭倒在静芬身上,并说了一句话。当静芬听到这句话以后,一时面如死灰。

光绪和隆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光绪大婚时扑倒在隆裕身上哭?-第1张图片-翡翠网

(光绪剧照)那么,光绪当时为什么会哭?他对静芬说的是什么话呢?

光绪和静芬,一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另一个是慈禧弟弟的女儿。

本来皇帝的位子,是轮不到光绪来坐的。但慈禧的亲儿子同治短命,亲政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同治是咸丰的独子,在咸丰去世后,慈禧凭此“母以子贵”得尊为皇太后。随后,她联合恭亲王奕訢和慈安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开始了她“垂帘听政”的生涯。

同治病逝的时候,清廷已是摇摇欲坠。按说,这种时候当立长君,但慈禧出于私心,不顾大臣们反对,坚持把醇亲王奕譞的幼子载湉过继给咸丰,然后立他为帝,是为光绪帝。

慈禧这样做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光绪年幼,无法和她争权,她可以继续做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还一个原因是光绪的生母是她的妹妹婉贞,醇亲王奕譞又是个顶无能软弱的人,就算光绪做了皇帝,他也不也以外戚身份夺权。

光绪小的时候,慈禧对他还是比较疼爱的。

不过,等到光绪长大后,慈禧为了不归政于他,迟迟不提他的婚事。这样拖来拖去,结果拖到18岁。

这个年纪在封建社会,已经是晚婚的年纪了,朝野也对光绪迟迟不婚,议论纷纷。迫于舆论的压力,慈禧这才将光绪大婚的事情,提上了议程。

当时,户部将满清八旗贵族的女子的名单放在慈禧面前,慈禧随便地翻了翻,并没有说话,其实她心里早有了主意。

光绪和隆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光绪大婚时扑倒在隆裕身上哭?-第2张图片-翡翠网

(慈禧剧照)那就是她弟弟桂祥的女儿静芬。

慈禧很看不上桂祥的无所作为,但再怎么恨铁不成钢,终究还是自己的亲弟弟。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慈禧还是决定为光绪迎娶他的女儿静芬为皇后。

慈禧谈不上有多喜欢静芬。

静芬个子虽然高,但总是弓着背,仿佛很抱歉自己生得高似的。她的脸也生得毫无生气,终日里木木讷讷的,看着就不招人喜欢。她有时候也会笑,嘴咧开的时候,就会露出一口龅牙来。大约她也对这一口龅牙感到羞涩,所以大多数时候,她总是木讷着一张脸,并不多言语。

慈禧看上的是静芬的性格。静芬安静又没有多少主意,假若做了皇后,不至于像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那样刚强,处处和她不对路。另外,静芬毕竟是亲侄女,让她做个耳报神什么的,她肯定也不会胳膊肘子往外扭。

这样一想,慈禧便做主指定了静芬为皇后。

静芬和光绪也并不是大婚才见第一面。

早在光绪小的时候,静芬便被慈禧召到宫里来,让她陪着光绪玩耍。

静芬比光绪大3岁,在一块玩的时候,她总很有姐姐的作派,处处让着光绪。到长大后,虽然不多见了,但彼此并不陌生。一个表弟,一个表姐,这不过是没有出五服的表亲关系。

光绪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迎娶静芬为皇后。他想反抗,但他惧怕慈禧的威严。他只能心灰意冷地接受文武大臣的朝贺和叩拜,看着宫人们全都忙忙碌碌地操持着准备迎接皇后的繁琐事宜。

光绪和隆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光绪大婚时扑倒在隆裕身上哭?-第3张图片-翡翠网

(静芬剧照)也许老天都不赞同光绪的这桩婚姻,所以在他大婚前的一个晚上,突然引发了大火,烧毁了太和门和太和殿。

这个意外让光绪非常高兴,可是慈禧却并不因此而改变婚期,反而责令京城里的扎彩工匠迅速用纸扎成彩棚,再搭建出一座足以乱真的太和门来。

于是,婚礼如期进行,静芬在奉迎大臣和宫女侍从的前呼后拥下,乘坐着一顶阔大的喜庆的轿子,穿过那纸扎成的太和门,和光绪举行大婚仪式。

光绪的大婚操办得异常奢华,据说整场婚礼下地,花费了550万白银之多。其中皇帝和皇后的冠服、朝珠、金银钿钗等,就用掉了400万白银,更不要说其他各项外办开支了。

然而,再豪华的婚礼,也不能使光绪高兴,据《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中记载,经过冗长繁琐的大婚仪式后,光绪和静芬终于被送进了洞房。

望着相貌不雅致的静芬,光绪终于克制不住感情,扑到静芬身上,号哭不止地说:“姐姐,我永久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难啊。”

静芬听到一个话,一时面如死灰。她知道,虽然她此刻贵为皇后,但独守空房的日子,从此开始了。

(参考史料:《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清史稿》)

标签: 光绪 身上 关系 为什么 什么

发布评论 3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4-11-22 12:55:48

绿色翡翠饰品,能使人显得含蓄端庄,充满活力

2024-11-22 12:55:48

本身也代表着优雅、神秘、温和和端庄等

2024-11-22 12:55:48

翡翠的寓意代表着丰收、金钱、满地有财、处处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