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老师说过中国人的审美观有具体哪四个境界

翡翠 翡翠视频 608 2

四个层次由下往上依次是:

初级-艳俗:比如农村的大花布被单,流行歌曲等;

中级-含蓄:比如唐诗宋词等;

高级-矫情:比如毕加索的画;

顶级-病态:比如缠足、金鱼、太湖石、病梅,哈巴狗;

第一层“艳俗”。像张艺谋拍摄的《英雄》、冯小刚拍摄的《夜宴》、农村的大花布床单、流行歌曲,都是艳俗,它简单明晰,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审美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层“含蓄”。唐诗宋词是最典型的代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它的美,而无法直接理解。比如李白的《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说得很简单:彼此一分手,我就坐着船走了。听起来没什么,但从诗歌的角度上讲,这是一副著名的流水对。上一句与下一句对仗工整,意思前后相接,这就叫做流水对。它的美很含蓄,是审美的第二个层次。

第三层“矫情”。当代艺术都陷于这种状态。比如典型的毕加索画作,有时很难看懂。据说英国女王都说:“我实在看不出来,他画的人的脸到底冲哪边?”

第四层“病态”。当审美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时候,只要进入“病态”这个层次,就会呈倒金字塔状,突然释放,然后就变成最普及的事了。

病态的审美首推缠足,今人对缠足难以接受,可清代以前的人以缠足为美。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还专门教人怎么欣赏缠足。《红楼梦》里的男子,大都具有女性美;而女子,大都具有病态美。贾宝玉像个女孩子,林黛玉像个病人,这就是中国人在文化中追求的一种审美情趣。

马未都老师说过中国人的审美观有具体哪四个境界-第1张图片-翡翠网

扩展资料:

马未都说自己的收藏之路:

在马未都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凭借知识和运气以及时代自然是占了一些便宜,但这样的便宜占得并不多,并非一味的狂收暴敛,多数时候马未都还得“出点血”。

早年一个贩子卖给马未都一对黄花梨圈椅,贩子是1000块钱收的,准备4000块钱出手。马未都判断这对椅子当时在香港市场上的行情大约是8000到1万元,于是立刻和贩子成交。马未都认为,该别人赚的钱你要让他赚到。他的观点是,多给钱的坏处是这一单看起来吃亏了,但好处是生意的长久。

和贩子搞好关系,让他赚到满意的钱,这样马未都的通道就是通畅的。贩子毕竟不是资深鉴定家,总有出漏的时候,比如一个杯子他10块买的,马未都给他20块,他认为利润翻了一番,如果只给他12块他也有赚,但长期这样下去就是目光短浅。因为古董贩子收到古董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能出大价钱的那个人,实现价值最大化,所以一开始装傻吃点亏多给点钱毫无坏处。

马未都之所以收了那么多的好东西,就是一开始不在乎那点小钱,经常打交道的贩子们觉得马未都不错,所以随时给马未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事都是先通报给马未都。有的时候贩子看到好东西,但又没有足够的钱收,就直接找到马未都,把东西介绍给他,贩子从中拿点好处费,这样反而为马未都省下了一笔钱。

在早年的收藏中,尤其是信息不畅通的年代,马未都觉得所有东西的价值都不抵信息的价值,东西贵一点便宜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你随时能知道谁手里有好东西。

经常看到不断的有人问,马未都哪来那么多钱买古董?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0年前,2008年3月马未都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资深主笔王小峰的采访时就说了,只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或者忘了,那一期是以《平地崛起的一代》为题,马未都先生抱着一只黑猫为封面。

马未都说,他在出版社做编辑的时候就开始做药材生意,卖中药材当年是个暴利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马未都一个月就能挣七八万块钱,他把卖药材挣来的这些钱都买了古董。当时在出版社,马未都根本不敢跟人讲自己在做药草生意,旁人对他的印象就是马未都特有钱,就是不明白从哪里来的。

现在的马未都十分怀念上世纪80年代到处买文物的时光,经常去河北山西一带,有人带路,到处都是宝贝,一弯腰就能拣到。现在不行了,步步都是雷。好比当年去的时候是个处女地,森林里都是鲜蘑菇,随便采,现在的情形是,蘑菇依然遍地,但都是毒蘑菇。

还有一点很多人也不知道,马未都在这次采访中第一次透露,他是第一个从国外用集装箱往回买文物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马未都谈到中国人审美的原视频-央视网

标签: 审美观 境界 具体 中国人 老师

发布评论 2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4-11-22 23:49:57

当优雅的翡翠与耀眼的钻石搭配时,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2024-11-22 23:49:57

人体佩戴的首饰有吊坠、手镯、耳饰等,与翡翠搭配的一般都是K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