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投入较大、占地面积较广的民办高校。
它起名“建桥”,寓意要“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在心中有路、脚下无路之时,凭着这份信念它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摸着石头过河般地艰难探索,而今它立足临港、融入浦东、服务上海,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它有着非常的精神文化。在建桥心中“感恩、回报、爱心、责任”是育人的根本,更是学校的校训。“雷锋精神”融入在校园中心矗立的雷锋铜像中,融入在师生精神殿堂的“雷锋馆”中,融入在连续16年评选的“雷锋奖章”中,也融入在鲜活的学习教育活动和课堂主渠道中,还融入在师生激励评价形成的长效制度中。
它有着非常的定位坚守。20年前学校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近5年来通过实施“卓越建桥计划”,构建了“核心素养+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都稳定在99%左右。
它有着非常的质量追求。作为首所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民办本科高校,它踏着时代的脉动,自我加压,一路在风雨中走过,形成了多层次、立体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架构,并建立起了“以师生为本”的民办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
20年的发展历程,对一所高校而言,还只是青葱岁月,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而言却是一个重要的缩影。
带着培育雷锋式劳动者的教育理想、坚守一脉相承的育人理念、创造着富有特色的培养体系与治理体系,“非常建桥”正开创着属于自己的非常之路。
建桥的“桥”有很多意味。它来源于学校董事长周星增少时求学路上,那座助他每日越过湍流的小石桥,来自建造送学生到达成功彼岸、让教师发挥才能、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三座桥”的理想,也有对忍辱负重、成就他人桥之内涵的向往。
如果说高校有自己的气质,“建桥”这个起于浪漫归于平凡的命名,给人的印象就是扎实与务本。
从“三全育人”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再到民办高校治理体系构建,建桥在这条扎实推进应用型本科的路上越走越宽。
1 以雷锋精神为引领,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何佳明的微信头像是一张他手持上海“青春战疫”志愿服务证书的照片,这位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的朋友圈里,除了这个年纪该有的日常生活,还有各种志愿服务招募信息。
他清楚地记得,刚入学时,第一眼看到建桥新生报到手册上印的雷锋像,他曾提出过这样的疑惑:为何一所大学要讲雷锋精神?为何新生入学要先接触锻造营、参观雷锋馆、读雷锋日记?又为何学校颁发的雷锋奖章是学长学姐的金字招牌,深得企业信赖?
这些疑问在何佳明心里盘桓。今年,当他站上雷锋金奖领奖台,再一次看向中心广场雷锋像时,答案其实一直在眼前。
因为建桥走出了一条以雷锋精神为引领,渗透育人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全学段的人才培养之路。
上海建桥学院董事长周星增在建校之初曾说:“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把雷锋当作学校的一个楷模,一个学习的榜样,我希望建桥的学生都能够成为活雷锋。”定位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桥学院,以“培养一大批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雷锋式的大学生”为德育培养目标,将“感恩、回报、爱心、责任”作为校训。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建桥学院不仅人均献血量、义工量、每年参军率居上海市高校前列,支援云南、新疆、**做西部志愿者的人数也逐年递增。
把雷锋精神融入主题教育活动
2005年,建桥首次发起“雷锋奖章”评选,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举办表彰会,向299名在上学年弘扬雷锋精神的优秀学生授予雷锋金、银、铜质奖章,表彰他们在见义勇为、义务献血、帮困助学、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的成绩。
雷锋精神在建桥,是实打实地通过全校性的育人实践予以推广。表彰会每年举办,雷锋精神“建桥化”的过程,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导向上。
2012年,学校颁发《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2015年完善了顶层设计,通过分阶段推进,使新时代雷锋精神渗透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全过程;2016年,将雷锋精神写入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从三个方向弘扬雷锋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建设了上海高校首家雷锋馆,让雷锋精神从无形走向有形,与学校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无缝对接。
针对新生,主要通过参观雷锋馆、读雷锋日记等方式,让他们尽快融入以“学雷锋”为标识的校园文化。面向大二、大三学生,以志愿服务为主体实践活动,打造学雷锋平台与品牌项目。面向毕业班则精准对接学雷锋德育实践与专业行业需求,养成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
把雷锋精神融入课堂主渠道
引领来自同龄,青春与雷锋同行。学校持续探索创新雷锋精神新内涵,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挖掘深层价值,实现从思政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转化。
学校把雷锋精神融入课堂主渠道,一方面紧抓大学生思政理论改革创新,在日常教学中融入雷锋先进事迹、雷锋日记、雷锋相关视频,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平凡善者,从我做起》。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挖掘课程德育元素,将雷锋精神时代内涵与建桥学生8项核心素养关联,使专业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国家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2018年以来,学校进一步把雷锋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构建“三位一体”思政教育课程平台。开设了“奉献中国”系列课程,校长书记等组成讲师团,以中国对世界的奉献,个人、企业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
学校教务处提出,每一门专业课程大纲要设置思政点,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教师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德智并重,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增强理想信念,推行“课程思政”。
学校新闻传播学院秘书系主任徐磊说:“‘课程思政’的要义在说理而非说教,‘因为对所以对’学生不爱听。”他经常有1000条微信未读消息,来自他的3000位好友,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法律咨询的。不管在校还是毕业后,他一直是学生心中解答专业知识和职业困惑的良师益友。
因此,徐磊每一节专业课都精心设计了问题,结合近年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例,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学生开展小规模调查实践、法庭旁听及庭审新闻稿采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传播行为的判断标准,正确看待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为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具备传播从业者的基本伦理与法律规范知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学校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专业教学蕴含的思政元素,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升教师德育能力与课程质量,落实课程育人。学校还启动了“成果导向的教学(OBE)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融合校训精神、雇主期望,建立院校两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服务学习”项目、教师成长社群,以OBE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指标为抓手,在第一、第二课堂渗透。
建桥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将其内化外显,赋予丰厚的价值内涵,从精神号召转变为师生心中的文化自觉,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育人,让成长的火花不断升华。
把雷锋精神引入师生激励评价形成长效制度
“新生入学时,我听说学雷锋志愿活动纳入了学校素质拓展学分,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满30小时可以获2学分。学校还有一门‘文明修身零学分’通识教育必修实践课程,每个学生要参加至少一学期的清洁校园劳动。”获得2019年度雷锋奖金奖的机电学院学生孙国瑞说,参加志愿活动和劳动的“过来人”状态总是类似的。“第一、二天很兴奋,第三、四天觉得辛苦,每天早上7点多**,天黑了才回寝室,‘收工后’累到站不起来。虽叫苦叫累,两天后又觉得非常开心,下一次还会报名。”
把雷锋精神融入师生激励评价形成长效制度是学校深化雷锋精神的又一创新举措。“文明修身零学分”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雷锋精神金银铜质奖章”表彰激励学生。在教师规范上,通过实施“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工作,明确每位专业教师至少要担任一个班级的专业导师,承担一项学生服务项目,并将其作为聘期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行为约束逐步转向文化自觉,精神的倡导逐步演变为内在的唤醒。学生会、团支部、各学院的服务岗位招募供不应求,学雷锋、当雷锋成为了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了治学、处世、看待社会的方式。近年来,建桥在校生年平均参与志愿服务达5000人次,生均在校服务时长达10小时/年。人均献血量、义工量、每年参军率居上海市高校前列。每年进博会,近200名学生志愿者参与统筹宣传、外事接待、安全引导等。学生普遍以拥有志愿服务经历为荣。学校连续14年获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活动优秀集体称号。累计向部队输送900多名优秀学生,40多名学生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贵州等地服务。今年,有近500名师生主动报名,在全国各地参与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
在学校众多奖学金里,雷锋奖是含金量较高的。历年雷锋奖章获得师生8000多人。有很多毕业的学生告诉周星增董事长,用人单位看重专业知识,更看重“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人,找到好工作不是因为毕业证书,而是因为拥有雷锋奖。
以产教融合为引擎,带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气象
学校初创时就明确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不仅因为在高校林立的上海要想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就得合理定位、错位发展,而且无论是当年融入浦东、还是今天立足临港,无论是从生源定位还是从社会需求来看,培养转型期的城市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都是一种明确的战略选择。而坚持这种选择,建桥一干就是20年。
对于一所新建的民办高校而言,实现产教融合并不容易,需要有精准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丰富的课程设置、过硬的教学质量、密切的校企合作……而学校用建“桥”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依托临港、立足市场,布局八大专业群
特色专业是一所民办高校的生命力。不是“摊大饼式”的全面铺开,也不是什么“网红”就上什么,上海建桥学院的专业设置不求大、不求全,但求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大家上午好,我是喵喵主播,让我用专业眼光给大家挑选时尚饰品!”学珠宝设计的小姚今年刚刚从上海建桥学院毕业,新冠肺炎疫情未让小姚的求职之路受阻。今年5月,小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免费新媒体直播短视频精英班,正是这次培训,让小姚多了“直播技能”,受到了两家正积极向互联网转型的传统珠宝工作室的青睐。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珠宝及其相关奢侈品产业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但人才瓶颈的掣肘也愈发凸显。”据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朱瑞庭介绍,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是华东地区仅有的一所授予本科学位的珠宝专业院校,规模和教学设施投入在中国珠宝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供不应求。
建校以来,上海建桥学院的办学定位非常明确:打造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坚持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逐步探索高职—本科—专业硕士学位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
在这样的办学定位下,专业该如何设置?着眼经济发展、依托区域特色、培养专门人才,这是上海建桥学院给出的回答。学校颇为用心地打造了八大专业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连连看”:先进制造专业群——临港产业区现代装备和制造业;ICT专业群——临港信息产业园;金融、贸易、物流专业群——自贸区转口离岸业务;休闲服务专业群——迪斯尼和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航空服务专业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珠宝、新媒体和创意设计专业群——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应用外语专业群——上海外向型经济;现代民生服务专业群——城市生活质量提升。
学校运用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紧跟市场发展,保持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布局。在八大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下,本科课程提供54门专业及方向,专科课程在本科课程专业基础上额外设有13门专业及方向。这其中有非常多应区域发展需求而设立的“订制专业”,而这些为市场而生的专业,已经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立足临港,融入浦东,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这样的专业布局,成了学校快速发展壮大的基石。
注重技能、聚焦实践,夯实学生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以此为核心的课程和课堂是什么样的?以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为例,课堂上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具体的工程案例,传授理论知识和*作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硬技能”傍身。近3年来,学校相关专业学生考取CAXA制图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
灵活而精准的专业布局背后,如何扎实地培养学生,则是涉及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海建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学校为建桥学生设定了“八项核心素养”指标: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不容易。据朱瑞庭校长介绍,2015年以来,学校通过实施“卓越建桥计划”,构建了以“核心素养+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具体而言,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由三大体系构成。一是理论教学体系,设立按学科群构筑的通识教育校级大平台、按学科专业基础课构筑的院级平台以及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弹性专业方向模块3个层次的课程;二是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层、专业工作能力层、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三是素质拓展体系,设置学生助管、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10类项目。除此之外,还将建桥校训、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融入培养体系之中,形成了建桥特色的培养之路。
“卓越建桥计划”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使用,新业态、新模式、新行业、新岗位的出现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对人才培养计划作出调整,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以学生为本的培养体系,使建桥学子的职业发展之路变得更加顺畅。麦可思发布的上海建桥学院2015级学生成长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建桥学院2015级学生大一至大四的总体专业认同度均高于同类院校,九成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各项职业发展能力提升明显的比例比较高。
正是这种注重专业技能、聚焦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使学生成为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复合型人才。
因地制宜、产教融合,无人工厂搬进校园
在上海建桥学院校园里,千余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是个会“变身”的基地。白天,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学生将在此学习行业前沿技术;晚上,一批批高端装备个性化精密零部件会从这个“无人工厂”产出;未来,这里还将成为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所在地。
这个基地就是“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是由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基地汇聚行业一线的尖端设备,总价值超过4000万元。
“上海建桥学院积极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探索产教融合,将工厂车间‘搬’到学校,将企业的生产场所变成教学场所。”据朱瑞庭校长介绍,目前上海建桥学院已建立了111个校企合作项目,包括两个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校企合作不易,往往推动不好就会陷入“一头热”的困境。上海建桥学院在“共赢”上下功夫。一方面,把握机遇,因地制宜,迁入临港后的建桥学院积极为临港“订制人才”。朱瑞庭校长认为,学校应当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与临港共同成长发展。以为临港输送幼教人才为例,2018年学校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并与17所幼儿园签约,形成“临港幼儿园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园”联盟体,学生可以进园参与“师生与幼儿园共成长”的专业实践,同时也助力解决临港幼儿教育师资力量单薄和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跨前一步,着眼未来,让建桥学院真正成为临港新片区特色发展的“推进器”。目前由临港集团、上海建桥学院发起的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已启动。区别于传统实体大学,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采用“虚拟校区,实体运营,产教融合,创新引领”的模式,先期集中打造5至6个产业专业,如光学工程、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从而建立从在校大学生联合培养、在岗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到社会求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的新型产教融合教育体系,打造临港产业人才高地。
要培养好应用型人才,首先要人才对路,专业设置与市场相匹配;其次,要扎扎实实抓专业技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有“一技傍身”;再其次,要搭建好实践平台,让学生从“做”中“学”。
精准的专业设置、扎实的教学质量、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建桥学子的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在专业的合理规划及产教融合的战略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起薪达到“双高”。数据显示,连续多年建桥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9%以上,高于全国高等教育院校平均比率;2016届、2017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均高于上海毕业生平均起薪水平。
未来越来越多身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建桥学子将走出校门,走上岗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社会价值,成为上海建桥学院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活的口碑”。
以民主管理为引导,焕发现代化治理新面貌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2018年,上海建桥学院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产生了创校以来最年轻的党委班子。6个学院党总支委员会改建为党的委员会,进一步发挥二级单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在建桥,党组织的话语权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上海较早成立党组织的民办高校和上海市民办教育党工委成立后首家获批成立的民办高校党委,建桥从思想上认同党组织的作用,从制度上保障党组织的活动,从物质上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
民办高校的核心权力主要体现在人权、财权,但在建桥,干部的选拔必须经过党委审查,干部的培养必须要由党委牵头,干部的评价必须要有党委参与。
《上海建桥学院章程》中,有专段关于学校党委工作职责和党委主体责任的表述。规定党委书记为董事会成员,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11位董事中党员有9人,保证党委在决策层面能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
党委书记江彦桥介绍,建桥校董事会由举办方、校党政一把手、独立董事、教授(专家)代表、教职工代表等组成。董事会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保证监督。党委书记依法进入董事会,校长作为党委副书记执行党组织决议,董事长作为“党建之友”支持党委工作。党委依靠班子成员和各级组织,履行抓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改革发展稳定中起保证作用,在学校的依法办学和维护各方权益中起监督作用。
学校党委班子和行政班子的构成,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比如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对校长考核的关键指标,同时明确由党委书记负责督办,就是一种新探索。
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
2017年,建桥启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引入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方式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这一自我加压之举在党委书记江彦桥看来正是建桥对质量高标准的体现,“流程环节的规范化、精细化后,建桥就有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保证了教育水准。”
民办高校尽管也能得到政府部门的一些专项经费,但面向市场自筹资金自主办学,财务、营收、人事变动等是绕不开的话题,学校的运行风险会高于公办院校。为此,建桥建立了以校长为最高管理者,书记为首席质量官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确立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的质量方针,组建了一支近70人的内审队伍,负责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运行、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所有职能处室和二级学院。
“在梳理了全校业务后,我们共析出核心价值过程7个、管理过程6个、支持过程10个。每个过程建立了配套程序文件,明确该过程的输入、输出、活动内容、绩效标准。”江彦桥说,建桥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共分为4阶,包含了1份质量手册、25个程序文件、325个作业指导、478个记录表单,对高风险点还编制了标准化作业流程图表作为附录。学校在2018年5月接受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进校审核,通过了国家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民办本科高校。
换言之,在经过了自省自查以及自我完善后,学校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将校内的重要环节固化为标准流程,制定了*作程序,写进了规章制度。“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做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这样做的效果,是让建桥原有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扩展为全员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教育教学质量管控有了更为标准化、过程化的*作指导,质量管理还延伸到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等领域,使教学运行有了更有效的安全托底机制。通过内审、外审、管理评审、风险管控、满意度监测等措施使质量缺陷能够得到有效重视和及时纠正。国家对高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要求,也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转化为每个教职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学校每年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情况开展三类审核。内审由学校内部具有资质的审核员负责,管理评审由校长组织、全体中高层管理者集体参与,外审则由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的审核专家进校审核。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专家对本科专业进行达标评估,以及对教师授课、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资料规范性进行检查等。从2012年起,委托第三方教育服务机构麦可思公司对用人单位以及毕业后半年、毕业后3年的本科生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将调查数据作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3年来,这些理念和做法逐步融入了学校的管理过程,建立了全方位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成为学校质量文化的重要部分。
建立“以师生为本”的民办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
上海建桥学院大刀阔斧进行内部改革,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质量管理体系为特色的制度体系,除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还有“以师生为本”民主透明的管理制度助其提高依法决策、科学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水平。
“学校是老师的、是学生的”是周星增董事长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坚持专家办学、教育家办学,依靠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民主管理是建桥一大传统。
学校组建了以教育专家、企业高管为主要成员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对办学方针大计进行把关。一些重点学科还成立了由业界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并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工作。这些推进民主决策的举措,强化了学校的顶层设计,使之更接地气。
学校致力于构建广**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尊重师生员工的民**利,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凡学校重大工程、基建项目均依法公开招投标,凡涉及学校发展大局和广**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在决策和方案付诸实施前,都要通过教代会和职代会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2011年,工资改革方案在教代会上进行无记名票决,获得78%赞成票通过;2012年,董事会章程修订案在教代会上征求意见并获得通过;教代会代表考核校领导班子及成员把财务预决算、工资改革等敏感议题放到教代会上来讨论,在民办高校里是少有的。建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保障教职工对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就是民主管理的生动体现。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代表提案制度等,这些民主管理制度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构成了协调配套的校内管理体系,为全校良性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获评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创办20年,不管是学校自身发展还是师生成长,建桥在摸索与实践、改革与突破中交出了颇为不错的答卷。在民办高校办学发展上,在应用型本科育人之路上,建桥越走越远。
(潘晨聪 白羽 薛婷彦)
对话上海建桥学院董事长周星增
20年建“桥” 大道筑梦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弄潮儿,恢复高考、市场经济兴起、中国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让他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温州大学首个下海从商的教师、外来企业家上海办学头一人……
他也是有着独特教育情怀的办学者,崇尚“桥”的品格、弘扬雷锋的精神,在大学校园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他说民办高校的“民”就是民生、民众、民主,因而走出了一条独具魄力的民办学校现代化治理之路。
而今,他创办的这所首个冠以“上海”两字的民办大学已成为沪上投入较大、占地面积较广的民办高校,2015年和上海交通大学一起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近几年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上海建桥学院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独树一帜。
从花到果也许只在一夜之间,而从根到枝却需要漫长的坚守蜕变。历史的峰回路转中,总有一些东西贯穿岁月,一脉相承。除了时代机遇、政策环境、团队奋斗等因素外,周星增自身便是让20年建桥筑梦圆梦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
母亲的心愿成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问:您的经历很有意思,您是大学教师出身,后来弃教从商,成为温州头一个辞职下海创业的大学教师,但在事业发展达到高峰时又难释教育情怀, 卖掉自己的产业专注于办民办高校。您曾说过,“我最喜欢听的还是叫我一声‘周老师’,我觉得那是最高赞誉”,您对教育的情结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将办大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周星增:我出生在浙江温州柳市镇丁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倾尽所有把我培养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后来又成为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少年时我曾跪在母亲面前,指天发誓:“我如果长大以后不赚很多钱回来给你用,我就不是人!”但经济上的窘迫让我始终无法兑现自己当年的承诺。
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很大,那是一份伟大的爱。我那时因穷而创业, 几年创业挣了不少钱,每个月都拿出不少来孝敬母亲。但是我很快发现,即使有钱了,母亲还是过着简朴的生活,她把钱都省下来资助乡邻、修桥铺路。逢年过节,母亲还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特困户送红包……母亲说:“我最骄傲的时刻就是你考上大学的时刻。你要真想孝敬我,就给孩子们办一所大学吧。”那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心。
母亲的话让我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同样的金钱,花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的社会效益、创造的价值是大不一样的。我要办一所大学,让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于是,我把温州所有产业都卖了,到上海来办大学。今天看来,这正是我一生中最正确、最幸福的一个选择。多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不但改变了年轻人的命运,还给家庭送去一份欢声笑语,给社会送去一份希望。
“负重超越,成就他人”是“桥”的品格,也是学校的追求
问:您对“桥”的文化情有独钟, 从为学校起名叫“建桥”就可见一斑。在您的心中,“桥”与您的教育理想有什么关联?
周星增:上海建桥学院的成长历程,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起名建桥,因为我对“桥”有着独特的情结。温州地貌俗称“七山二水一分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村民们背扛肩挑从石桥上来来往往,是我小时候最熟悉的风景。上世纪70年代,村里那座小桥塌了,我发现,原来“桥”是那么重要,再近的距离,如果没有“桥”也会变得很远。后来,是母亲组织发动村民出钱出力,把桥修好。
读初中时,我曾在作文里写过桥,“桥的品格就是忍辱负重,成就他人。”在今天这个讲求自我奋斗、个人成功的时代,我更能体会桥这种品格的价值。从我母亲身上,我也看到了“桥”的可贵品质,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读过多少书,但她总是愿为他人修桥铺路。
中国桥梁专家李国豪是我们学校的首任名誉校长。他则认为,“桥”是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越过障碍、到达成功彼岸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
所以,每次看到桥,我的心中都会充满感恩之情——每个人,从此岸到彼岸,从现实到理想,其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艰险周折,当遇到强大的障碍与鸿沟,费尽全力也难以通达时,多么盼望前面出现一座桥啊!
每个人都离不开桥,每个人也都可以是一座桥,可以托起无数希望。超越自我、成就他人,以服务与奉献实现自身存在价值的桥,正是教育的写照!
办大学,就像建一座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的无形的桥。所以学校起名为“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建桥的办学使命就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一个国家的价值底色源于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问:建桥学院创办20年来,一直致力于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学校连续16年评选学雷锋奖章,10年前还在校园核心位置竖立了雷锋铜像,现在更专门建立了雷锋馆。学校为什么这么推崇雷锋精神,又为什么将“感恩、回报、爱心、责任”作为学校的校训?
周星增:如果说,公办大学是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那么民办大学就是把原来没机会上大学或游离于社会边缘的学生培养成才。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由大部分普通的好公民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好民办大学的学生其价值不亚于培养博士生。我相信,民办高校一样能培养一流学生,这个一流就在于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无论是一个国家的价值底色,还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都源于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这是育人者的使命所在。
建桥校训核心价值观首先是“感恩”,再衍生出回报、爱心、责任。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懂得回报、富有大爱、尽心尽责的人。这样一支团队,一定是有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的团队,这样一项事业,走的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虽然我们学生刚进来时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但我总觉得,学业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成才仅有的指标,健全人格、高尚品德与综合素质才是一个人的脊梁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2010年校庆前夕,我们在校园核心位置竖立了一尊雷锋铜像。2017年,建桥雷锋馆正式建成,面向校内外免费开放,与雷锋铜像、雷锋广场形成临港大学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座右铭是“平凡善者,从我做起”。我认为,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时代怎么变化,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与建桥的“桥”的精神内涵相一致。
在20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也一直大力弘扬这种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精神,如捐资建设希望学校,设立雷锋奖,倡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形成了一系列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与特色德育项目,这些活动广泛、深刻、持久地影响了一届又一届建桥学子的心灵与行为。
建桥学子因“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而一直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参军率、献血率、志愿服务率都在上海高校中稳居前列。
一所学校不仅要有规模,更要有质量和水平,我认为只有鲜明的特色,才能吸引学生和家长,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感恩、回报、爱心、责任”这8字校训的内涵与围绕校训一直坚持的办学实践就是建桥鲜明的特色。
民办高校的“民”就是民营,民主,民生
问:您始终倡导施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全面负责制,还特别加了“全面”两个字,就是说学校的行政、教育、教学、人事权等全部校务均由校长全面负责。在长期面临办学资源紧缺、人员精简、转型发展的巨大困难与挑战面前,您也始终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推动学校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您对民办学校现代化治理有怎样的理解?
周星增:建桥学院一开始就有一个健全的董事会,其成员构成包括出资方代表、校党政领导和教师代表。在比例上,出资方只占1/3。虽然学校是民办的,是建桥集团投资的,但我从来没有把建桥学院看作是我们的,它是学生的,是教师的,是社会的。我觉得,大学就应该是专家办学、教育家办学,我自认为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所以对学校的具体管理我不能参与太多。为了营造专家办学的良好氛围,我提出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全面负责制。这种模式在我国民办高校中也是不多见的。我对党组织在民办高校发挥政治核心、保障监督、推动促进、服务协调等作用也大力支持。2018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党委负责同志为首席质量官,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觉得,民办高校的“民”首先是用好民营机制,一是适应市场,二是注重效率。“民”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民生、民众。办学之道,更应体现“以师生为本”。所以民办高校更重要的工作方式,就是要特别关心基层的需求,关心学生和教师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关注他们的发展,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始终把“民”放在心里。所以学校从办学定位、办学使命、质量方针到发展目标及各阶段工作重点,处处体现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民”的第三层含义就是民主,涉及学校的管理都是民主决策。比如,2011年秋,关系全体教师利益的《工资改革方案》就是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而不是形式上的“举手表决”,建桥学院也因此成为上海首所以教代会形式通过工资改革方案的民办高等院校。这套《工资改革方案》最终以超过七成的高票通过。又如,在决定我们临港新校区建设方案时,我们让全校师生公开投票,学生很踊跃,有的学生还把父母带来看哪个方案比较好。最后得票率高的那个方案就正式成为新校区的建设方案。
教育大棋局需要思大势、观大局、行大道
问:除了建桥集团董事长,您还有另外一个头衔: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上海围棋协会主席。您觉得做教育和下围棋有什么共通之处?
周星增:做教育与下围棋有许多相通之处。围棋的进退、攻守、张弛、夺弃……除了手筋(围棋术语,“灵感之下的妙手”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大局观。就是要思大势、观大局、行大道。
比如,筹办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20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个定位不动摇,坚定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个方向是对的。
我也一直有着把学校升格为大学的梦想。但建桥校园面积仅487亩,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2013年,我毅然决定搬来临港,校区扩大为800亩。或许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9年8月,党中央决定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这就为建桥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在这片热土上,加快与国际知名学校合作的步伐,推动学校发展整体再上一个台阶。
学校自创办以来,建桥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推动“四个回归”得到有效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得到强化和巩固。自2015年来,学校持续实施“卓越建桥计划”,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学校积极利用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市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核心区,以及临港集团作为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优势,与临港集团联合发起筹建产业大学;学校和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深入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为契机,继续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本,本科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质量核心,教学中心,学生本位,教师主体”工作方针,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历史性战略机遇,立足临港、融入浦东、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申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度推进教育多样化,在继承中开新局,在创新中谋新篇,为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和国内一流的民办大学而奋斗,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和上海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计琳)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5日第10版
作者:潘晨聪 白羽 薛婷彦
标签: 上海珠宝学院
评论列表
种水好的绿翡翠,更是让许多人争抢不已
翡翠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也有着各自的亮点
不单是因为其价值高,其颜色也是非常的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