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四大市场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翡翠玉石贸易加工中心,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在中国,翡翠玉石加工贸易又多集中在广东。
目前,广东已形成了以广州长寿路玉器街为龙头的四大玉器加工基地和贸易中心。专家估计,广东年加工翡翠玉石的产量约占全国六成多。 400年玉器街长盛不衰
在中国赏玩玉器,不可不提的是广州长寿路玉器街。数千家玉器店铺汇聚于此,顾客如云,热闹非凡。凡到过玉器街的客商,无不为其规模之大、生意之兴隆而惊叹。
据一位在玉器行业经营多年的老行尊介绍说,这条玉器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是中国玉器商业中心,目前是亚洲最大的玉器批发市场。该玉器街周边有近2000家玉器商店,经营品种主要有玉器、水晶、珍珠、金饰、银饰、宝石、古董,客户主要来自内地、香港、台湾以及南非、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有的贸易关系自明代起一直延续至今。据粗略统计,这条玉器街近年交易额已突破280亿元。
有关资料显示,广州市自清康熙年间重设海关后,便成为全国珠宝、玉石进出口贸易中心,道光年间相继建有玉器生产六大行头,行头各自分工,如“崇礼堂”专业开料,“昆玉堂”专营玉料,“裕兴堂”专司管理玉业及摊档摆卖。1929年至1936年间,广州玉琢六大行头的从业人员达一万余人。 四大市场自发形成
在广东除了广州外,肇庆的四会、揭阳的阳美、南海的平洲大约在上世纪初开始形成为玉器加工基地和贸易中心。
在四会市各区各镇到处有分散在各家各户的玉器小作坊,在四会市城东500米长的一条巷子里,开设着500多户玉器铺,形成名闻海内外的四会玉石街,它由玉石街、玉器城和天光市场3部分组成。最别具一格的是天光市场,它是一个农贸集市型的玉器地摊市场,每天凌晨3点钟便熙熙攘攘,早晨7点钟左右收摊散市,营业时间从天将拂晓到天亮,故称天光市场。
如今,四会现在从事玉器加工、销售的人数有6万多人,每年加工玉璞1000多吨,年产值近8亿元人民币。2003年,四会被评为中国玉器之乡。
阳美玉器市场位于揭阳市区西部的阳美村。阳美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玉器专业村和中高档翡翠加工贸易基地,从事玉器加工贸易已有近百年历史,全村680多户中有95%以上的家庭从事玉器加工和营销。阳美玉器主要是向国内外批发销售翡翠玉器。
南海的平洲玉器加工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平洲的平东一带,就已有小有名气的玉器世家,很多平东人掌握了玉器加工技艺。改革开放后,平东村发展村办企业,广州南方玉雕厂帮助平东人加工生产玉器制品,由于玉器效益好,经营玉器的工厂就遍地开花了。目前平东村有350多户人家从事玉器业,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前店后厂,干的人多了,就出现了集中经营玉器的市场。平洲玉器的特色产品是玉镯,产销量上玉器总量60%至70%,可谓玉镯之乡。 与香港互补产供销相连
在广东加工销出的玉器中,以“玉石之王”翡翠居多。我们平常所说的玉器实际也大都指翡翠,即缅甸玉。广东省珠宝协会的专家称,广东已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形成了产、供、销三级完善的翡翠市场。目前形成的大体格局是,从缅甸采购回翡翠后,在广州、四会、阳美、平洲等地加工生产,然后以广州玉器街为主要集散地批发出去,最后在许多大中型综合商场、专卖店零售。 不过这位专家指出,广东的翡翠市场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品重复缺乏特色,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低水平竞争,品牌意识淡薄,宣传环节极为薄弱,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就是价格战等。
也有专家分析全球市场时认为,目前中国内地在全球翡翠市场中的重要性正日益突出。以前的格局为,缅甸是翡翠供应产地,香港是原料和加工中心。而现在以广东为首的中国内地正成为全球高中低档翡翠加工中心,香港作为老的高中档加工中心正在谋求新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中国内地在国际珠宝商眼里,将是一个巨大的翡翠消费市场。 发展历史
我国的玉器源于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兴盛于战国及两汉时期,繁荣于明清。四会的玉器加工也有很长的历史,早在清末民初,四会就有一些人在当地开设“家庭作坊”从事玉器雕刻加工。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四会已办起了一批玉器加工厂,玉器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玉器加工技术和玉器品质迅速提高,品种更加齐全,成为当时广东省内少有的上规模生产玉器系列产品的地方,一些玉器产品还被评为广东省名优产品,在省内已颇有名气。
改革开放后,由于种种原因,玉器企业转产,原企业内的工人纷纷在县城沙尾路一带开设玉器加工销售门店,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条“玉器街”。从此,四会的玉器加工场、加工店和家庭作坊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四会已有玉器加工户1000多户,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年产值超1亿元。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器加工新行业。 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四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四会玉器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玉器街、玉器城等玉器专业市场,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和进行玉器交易,在国内乃至东欧、东南亚等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四会的玉器商户为了扩大业务,自发形成“玉器天光墟”市场,每天黎明前,“天光墟”灯火通明,人头涌涌,熙熙攘攘,前来采购玉器的客商络绎不绝。四会玉器市场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玉器产品销售集散地,成为了广东最大的翡翠玉器批发市场。经过几代人琢玉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历届党委政府的扶持,四会的玉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玉器加工、玉器产品造型、玉器销售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到2006年底止,已发展成玉器商铺1000多家,玉器加工厂400多家,玉器加工场40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加工玉璞7000多吨,年产值15多亿元的规模,成为了四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业。四会已成为了国内重要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和广东省四大翡翠玉器加工基地之一,也是国内知名的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和广东最大的翡翠玉器批发市场。目前,在广州、扬州、上海、北京等玉器销售市场,大部分的货源都来自于四会。2003年,四会市荣获“中国玉器之乡”称号,玉城也就成为了四会市的城市简称。四会玉器业的兴旺还带动了商贸、旅游、酒店、饮食等行业的发展。 他山之玉,四会成器
清朝末年,不少宫廷的玉器匠人流落民间,一些玉器匠人“南飞”广州,经营玉器生意,一些四会的青年农民跟着他们当学徒。此后,为了躲避战祸,不少人回到四会老家,这些人也将玉器加工技术带回四会,逐渐发展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四会共有玉器加工户1000多户,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年产值超1亿元,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器加工行业,形成了一条集玉器加工、销售于一体,生意兴旺的玉器街。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的各路玉器珠宝商纷纷来到四会,进行玉器交易。有着悠久雕刻工艺传统的福建莆田、河南南阳人,嗅到了四会发展玉器产业的商机,纷纷到四会“淘金”,大大提升了四会玉器产业的雕刻技术和精细化水平。 发展现状
据统计,到2006年,四会的玉器商铺已发展到近1000家,玉器加工厂400多家,玉器加工经营户已经达到4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其中四会本地人4万左右,福建莆田、河南南阳人各约2万),年加工玉璞量达到7000吨以上,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走在四会玉器街,处处都能听到车玉声,“玉器之乡”不负盛名。
“他山之石,四会成器”,没有玉石矿产的四会,却拥有“中国玉器之乡”的美名。四会的玉石原料大都来自缅甸的翡翠玉石,所生产的翡翠玉器产品种类齐全,包括摆件、玩件、挂件、饰件等,款式多样,品质上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远销港澳台以及东欧、东南亚等地区。四会玉器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艺师,生产出的玉器产品构思巧妙,工艺精细,有许多产品被评为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在中国艺术博览会上,评选出的珠宝玉器类金奖、优秀奖作品中,四会的占了大部分。[1] 发展思路
我国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珠宝生产、消费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珠宝业越来越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玉器与其他珠宝首饰的结合也更加紧密,玉器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市玉器行业发展还处于成长期,玉器生产销售大都以个体户为单位,缺乏品牌意识,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四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玉器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高端化的发展目标,实现玉器产业的升级。一是加强引导扶持。扶持一批重点
企业,鼓励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管理水平,树立品牌,利用品牌的效应,辐射、带动更多的企业和个体户。二是搭建平台,加强推介。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并通过组织举办玉器产品展销会、订货会和博览会以及研讨会等活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扩大对外影响,提高知名度。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功能配套。通过向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拓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玉器产业链。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玉石交易、玉器加工、产品销售等专业功能区,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四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加强与大专校联合,在四会建立珠宝玉器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和玉器加工工艺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对玉雕技术人才的培训,不断壮大玉雕技术人才队伍。同时,积极组织对玉雕工艺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培养更多高级专业人才,提高玉器工艺的档次和水平。
评论列表
不单是因为其价值高,其颜色也是非常的亮丽。
种水好的绿翡翠,更是让许多人争抢不已
翡翠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也有着各自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