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翡翠明料知识入门,90后妹子王晓艺绘制的无相人迷倒了无数的文艺小清新。
她以服饰为标志,形象绘制出很多熟悉的电视剧人物,虽没有五官却很容易辨认。生动地演绎了剧中的故事和情感,勾起了大家的回忆和共鸣。
与以电视剧为蓝本的无相人相似,玉雕作品中,也有这么一位无脸人,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故事。
他举止之间透着虔诚,抬头俯首皆是禅意,留白的五官,朴素的袈裟,或行走于空荡雪山,或**菩提树下,或躺卧流水清石,画面充满想象与意境,静静地透着禅机。
世人称他为“无相佛”,《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法处处让人放下执着,求佛莫向外,只往心里找。佛不生法相,以众生心为相,即是最初创作无相佛的灵感来源。
▲水月观音
随后,也有部分玉雕师根据相同的佛理雕刻了无相观音。
▲自在观音
传说观音常就众生因缘而异,化作水月观音、自在观音、杨柳观音等不同身份度化他们。而藏传佛教认为二十一度母也是观音的化现。
盖因有感此种种记载与争论,有心的玉雕师借鉴“观音本无相”的说法,将观音的脸留白,包容了争议。
雕刻:心所能见外也
“
东方的精神性里面有很大部分是空灵的、虚无的。它不是一种具象化的,它更多导向的是一种更大的宇宙观。
”
佛虽无相,玉雕师却心中有相。玉雕师将生活的幽微感受融入无相题材的雕刻,做到“意在刀先,气韵生动”,因而达到超越现实,物化精神的效果。
▲残荷枯朽,寓意众生轮回,沧桑流转。
主体佛像线条流畅简练,不刻意雕琢,风格朴拙。体态的高低、坐卧、仰俯,抽象表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寓意丰富的陪衬意象,是玉雕表意的首选。菩提表悟,雪梅表毅,清竹表节,无不象征主体的形象特点。
▲花自飘零水自流,看破红尘
佛身所处环境的营造,是意境营造的重点。
若是啄为玉牌,便依靠玉质本身的纹理营造自然环境。翡翠的雪花棉、绿彩、底色、皮壳、水色等,经过玉雕师的匠心独运,俏色利用,啄为自然风光,浑然天成。
空有佛身,可案几清供,营造别致的禅意空间。雅木、香炉、盆景,都是无相佛的绝配。空间陈列展现了主体与自然的对比度,忧郁、孤傲、枯寂,种种悲悯情怀,默默地浮现,随后又归于宁静。
设计师的华丽“加法”,这是另一种匠心。通过镶嵌金属,一方面使其可以作为首饰佩戴于身,一方面可创设留白空间和陪衬意象,加强意蕴的表达。
无相适用百意,使得镶金空间巨大,灵感无限,成为镶嵌的常用玉雕题材。金玉结合之后,往往既能充分利用玉石原料,又能达到华丽的佩戴效果。
无相题材的创作,是匠心的表达。遵从生活感悟创构出的意境,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美的传达,更有几分难以言传的感动。大量运用事物的情态来表达意象,描述思想,也完全符合现代审美的全新走向。
鉴赏:那些禅,那些事。
无相演绎众相。无相引发的万千遐想,将很多佛家故事,佛偈佛语都融入其间。
“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无相佛45°虔诚向天,身处漫天飞雪之中,于混沌中痴迷。其上香梅傲雪,暗香扑鼻,似欲助他清醒成佛。
有如一遍又一遍绕着雪山转经,问佛问情的仓央嘉措,红尘迷途,求悟又不愿悟。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
玉皮为云,两尊无相佛在云山相对问偈,一高一低,一来二去。不禁让人想起六祖惠能和师兄神秀的斗偈典故。
“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
翡翠清新剔透,树枝结冰欲滴,树下无相佛手持念珠,**仰视。似是佛祖于菩提树下参悟众生,终醍醐灌顶,得悟佛道。
无相玉雕赏析
无相即有相,无相雕刻是玉雕师表达内心思想的艺术手法,是赏玉者与玉雕师沟通心灵的窗口。赏玉者在与玉雕师的思想交流中产生共鸣,获得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
都说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未悟的佛。我们感应到的无相玉雕的“面目”,正是心中的那尊佛。欣赏了这么多的无相作品,翡翠明料知识入门你悟到了哪些人生真谛呢?
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和分享哟
如果亲们自己有其它想做的款式,请联系我们,
我们提供定制哟!
评论列表
帝王绿的尊贵,红翡的妖艳如火紫罗兰的神秘等,都让人赞叹不绝。
一颗翡翠的精彩绽放,是在地下经历亿万年不断锤炼的结果
国人以佩戴翡翠玉石来增加自己的品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