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旧时的黄塘乡BANG垌村,那里现在已经水库中间的汪洋一片.
到我这里,我已经**的第三代(我的爷爷就是下面文章中提及的省议员中一位,只是后来在土改中死于非命).
尽管小时候还和族人一起坐船回老家拜山,但到我这里,填写的贯籍都是写着现居住地而不是写黄塘老家.
所有关于那里的繁荣和唏嘘往事,都是从老一辈人中听来的.可能我们的下一代,这些关于黄塘的旧事,已经于他无关.
但那里依然是我们这一带梦萦牵绕的故乡. 尽管那里是泽国一片.....
--------------------------------------------------------------------
黄塘墟,是旧时茂名县(今高州市)北部的第二大的墟镇,为茂名(今高州)四大名墟之一(另三个为梅箓、分界、石骨)四会天光墟。旧时茂名县北部有曹江墟(今曹江镇)、帅堂新墟(今曹江镇)、旺利墟(今长坡镇)、石骨墟(今长坡镇)、东岸墟(今东岸镇)、良德墟(今东岸镇)、军墟(即均墟,今大潮镇)、黄塘墟(今平山镇)、鹏程墟(即朋情墟,今大坡镇)、大坡墟(今大坡镇)、大拜墟(今大坡镇)等墟镇,最大的墟镇为石骨墟。为何黄塘墟如此繁荣,想必有其中以下原因。
黄塘墟的地理位置在茂名县北部地区是居中的,它的南面是曹江墟、石骨墟,东面是大坡墟、鹏程墟,西面是东岸墟、军墟,旧时以农业产业为经济主体的社会里并不象现在以工业城市中心区的平原地区就是交通要道、经济繁荣的地方,而是山区可能比平原地区发达,因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北边,首都到南方的道路是由北至南,这样道路首先是经北到南,象茂名县这样的地方也是如此,而且农业产业在山区也会比较发达,所以旧时茂名县的北部并不一定是落后的地方四会天光墟。我们可以看到茂名县挖掘出的历史文物表明,北部比其他地方的历史文物更多,长坡(旧电白城)、东岸(旧良德城)都是一度的县郡所在地。只是到了元、明、清初时期,北部瑶族的战乱使北部失去了繁荣。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零三记载:自明成化四年(1468年)电白县迁治神电卫后,电白堡(即长坡旧城)一带“盗贼”为乱,百姓逃窜,“自此山野不辟,人民不聚”,“数十里人烟断绝,遗黎一二,在途织席这居而已。”虽然顾炎武有些夸张,确也是事实。成化二年(1466年)狼兵进入茂名县北部,北部也并非没有什么人,若以瑶、狼(壮族)民不附籍的话,那确是无什么居民了。直至瑶族的战乱平定和瑶、壮族的同化之后,北部才又发展起来。所以黄塘《韦氏族谱》有这样的记载:“迄今高郡边圉得以宴无虞,咸沾余泽焉。”明朝来自于广西西部的狼兵奉命前来茂名县北部镇压瑶族,故有韦氏如此的说法了。
不过,确实在清初之后,茂名县北部得以再发展,而且原是狼(壮族)兵屯守的今平山、东岸、大潮、石龙、大坡、长坡等地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四会天光墟。外地的汉族**也不断地迁入居住,政府的教化政策,使原来的瑶壮民族文化水平也提高,而且也汉化了。在以农业为经济主体的社会里,北部趋北的交通优势也表现出来,所以北部得以发展。(北部的发展确在古代与交通密切关系,如古代广东的南雄、福建的建阳等)。而现代社会则表现为以工业为经济主体的平原地区的优势。所以我们回头来看现在高州北部,则是十分落后的地区了,与工业经济的发展、交通和政治、经济中心在南边的平原地区发展起来有关。黄塘墟的再度繁荣就是在清朝初期,清初的康乾盛世,休息养民,使得中国经济繁荣,处在南方的茂名县也是不例外的。
据说此地墟址原来不在黄塘而在一个塘平的地方,叫塘平墟,但它一直成不气候,后来墟市迁至黄塘墟现址,才逐渐发展兴旺起来四会天光墟。明朝万历《高州府志》已记载有黄塘墟存在,但至于黄塘墟的详细历史,我现在知之甚少。在研究黄塘韦氏家族时知道一些关于茂北狼兵和瑶族的事情;而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天地会的大洪国起义军在黄塘墟建立义军营,曾与清军发生激战。
黄塘墟处在一个比较大的山区间盆地中,东北从信宜而来的黄塘江和东面流来的垌尾江在黄塘墟交汇,道路通向北为信宜南部一些山区,向东为大坡和阳春,向西为东岸、大潮和信宜县城镇隆,向南是长坡、曹江、高州城,所谓水陆交通方便四会天光墟。北部山区的农林产品从此南下,水陆路可达高州城、直至梅箓出海,而南部的海盐、煤油等生活必需品则又由此中转,从而造就了黄塘墟的经济繁荣。
民国时期,黄塘墟路县城90里,墟期为农历的二、五、八日,店铺间数为104间,上市的大宗产品为木材、纸、油、糖等;而茂北最大的墟镇石骨墟有296间店铺,上市的大宗产品为竹、木、纸、茶、禽等;第三大墟镇为东岸墟,有80间店铺,上市的大宗产品为谷、米、鸡等;其余的北部墟镇规模都较小,店铺间数在6—45间之间四会天光墟。北部都是以农业产品为主。1947年,黄塘墟修通了第一条公路,由东岸开至茂坡村再到黄塘墟,当时还开进来一台烧炭的汽车,人们还是第一次看至汽车,引至万人观看,盛况空前。黄塘墟还有一种出名的产品为黄塘猪,又名小耳花猪,其显著的特点是,早熟易肥、皮薄、肉质嫩、繁殖力强、母性好、耐粗饲等,已有二千多年的饲养历史,是广东省仅存的三大优良猪种之一。在旧时罗定、广西等地很多人来此挑猪种回去的。
黄塘墟经济的繁荣,也给当地带来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名人四会天光墟。其中最出名莫过于大科垌村的清同治年间的朝元(书法状元)周朝勋,后官至三品直奉大夫。民国有留美学生周芡江、周学棠、韦品镜、董洪光、李士棠等,民国省议员李士秀、李洪芬、韦品衔,解放后首任茂名县副县长周梦吉。李士秀曾任高州德明中学的校长,解放后去香港,历任德明中学、大同校长,大同中学董事长,是香港教育界的老行尊。韦品衔为茂坡村人,曾任遂溪、四会、浙江**长。在黄塘边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私立济美中学,为现在长坡中学的前身,为大科垌人周芡江所创办,原在1936年创办小学,后改为中学,设施全按欧式学校建立,有各式运动场地,采用欧美式教学,学生穿校服,做早操,学英文,曾吸引了周边镇、县的学子前来入学。而学校也成为当地共产党的活动根据地。共产党人有后来解放初第一任茂名县副县长周梦吉,为革命牺牲的周钟岳烈士。至于周芡江在解放后,因他涉嫌杀害过共产党,土改时被枪毙,在当时情况下有历史的原因,不过他也是对人民做过好事的知识分子。
还有好多民国时期黄塘墟的人物掌故,诸如螺丝权、臭郁猪肉谢通、大光灯、烟土搅泥周仲、臭馊豆腐杨松、错字先生黎某、算命先生胡三四会天光墟。还有那些地主土豪为竞选黄塘乡长丑态百出的乐事,以及共产党在那里出生入死的斗争故事。闻之莫不津津有味。
1958年建设高州水库,黄塘墟最终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了四会天光墟。墟地开始是迁往平山立墟(今平山镇地),但一直无法兴旺,而后再迁回到离原黄塘墟旧址不远的大仁庙立墟。
寻找故乡的往事,就越是想回到从前,想去看看那时的样子,领略旧时的渺渺陈烟和泛黄景象四会天光墟。然而一切都沉积在消失的过去当中,还有那飘渺荡漾的湖水,在那下面的那旧市镇,是否还在诉说过往的故事呢!
评论列表
翡翠的寓意代表着丰收、金钱、满地有财、处处生财
绿色翡翠饰品,能使人显得含蓄端庄,充满活力
本身也代表着优雅、神秘、温和和端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