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翡翠原石批发市场,翡翠原石的价位

翡翠 翡翠视频 382 2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之一,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高僧慧远、天文学家刘羲叟、孔三传、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故里。全市现有文物总量6767处,属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寿寺、海会寺、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等众多名胜古迹。

晋城市古为冶炼之都,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惜有动物,素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该市是全国中高档铸件和华北蚕桑丝绸基地。晋焦、晋济、阳翼、陵沁、高新、环城高速与207国道交织成网,太焦、侯月及嘉南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建制沿革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与泽州府。

高都遗址、塔水河遗址、下川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距今两万年前今晋城市丹河、沁河两河流域即有人类繁衍活动的声息。远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尧、舜、禹汤,均活动于今晋南一带,而晋城属“京畿之地”,由此产生了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尧封丹朱、蚩尤冶铁、舜“耕历山、渔于获泽”,禹凿石门、商汤桑林祈雨等一系列神话。

远古:冀州

颛帝创制九州,统领万国,此属冀州。《舆地考》曰:颛帝之所建,帝喾受之,创置九州,统领万国。

陶唐时期,尧使禹平水土,禹治水成功,还天下为九州,此为冀州之域,帝都畿内。《禹贡》曰:导水壶口至于雷首,经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舜建虞朝,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墨子》载:舜耕于(沁水)历山、渔于(阳城)获泽河。[8][9]

夏商:畿内地

夏代,为垂棘之地,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吕氏春秋》载:商汤桑林祷雨,获雨,遂作桑林之乐。

夏末,商汤伐夏桀,桀由安邑迁都于垂棘之地,称垂都(今城区与郊区)。《战国策》曰:夏履葵曰桀,居天门,商汤伐夏桀,桀始迁于垂。

殷商,境内建有商盖国,祖乙定都于耿城,属冀州畿内地。

西周,属冀州畿内地。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自宗周北渡黄河,逾太行,至获泽(今阳城)。《穆天子传》载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

东周,为原、郤等国之地,属畿内地。[8][9]

春秋:晋国

春秋初,为赤狄所杂处,后晋士会灭赤狄,境内各国为晋国征服,属晋。

春秋末,经过高都入晋,晋取泫氏、获泽,赵浣城泫氏等历史事件,今晋城市境内形成四大城邑:即高都(今城区与郊区)、泫氏(今高平)、获泽(今阳城)、端氏(今沁水),均为晋国封邑。

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伐晋国,登太行山,封少水(今沁水河)。

周安王二十六年,赵魏韩三家迁晋静公于端氏邑,而后三家分晋,其后赵攻取晋君端氏城。

周烈王二十年,楚国围困韩雍氏邑,韩国徵甲粟到东周,苏代说服韩献高都邑给东周,以退楚之兵。[8][9]

战国:赵、魏、韩

战国初,高都、获泽二邑近魏都安邑,为魏所据。泫氏、端氏二邑为韩所据,秦白起攻韩野王邑后,为赵国所有,后爆发秦赵长平之战,均为秦所据。[8][9]

秦汉:并州上党、司州河东

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郡,此属河东郡与上党郡。[10][9]

两汉时期,汉灵帝置州郡县三级制,此属并州上党郡、司隶河东郡。[10]

东晋:建兴郡

东晋太元中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上党与平阳二郡,置建兴郡,辖高都、泫氏、获泽、端氏、沁水五县,郡驻高都。[11][12]

北朝:建州

北魏永安,改建兴为建州,州治高都,建州领郡四,即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高都郡领高都、阳阿二县,驻高都。长平郡领高平、泫氏二县,驻泫氏。安平郡领获泽、端氏二县,驻端氏。泰宁郡领东永安、西河、西获泽、高延四县,驻东永安)

北齐天保,改建州道行台,行台驻高都,领郡三,即高都、长平、安平三郡。(泰宁郡西河、高延二县并入东永安县,同时东永安改为永宁县,及西获泽县复并入获泽,均改属建州安平郡。建州长平郡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改隶建州高都郡)。

北周武德,复建州,州治高都,领郡二,即高平、安平二郡。(并高都长平二郡为高平郡,属建州。时建州高平郡辖高都、高平二县,治高都。建州安平郡辖获泽、端氏、永宁三县,治获泽)[11][12]

隋唐五代宋:泽州

隋开皇三年,文帝废天下郡,改建州为泽州,省高平郡、安平郡入泽州。泽州直辖五县,即高都、高平、获泽、端氏、永宁,州治高都。泽州隶属冀州监察区。

隋大业三年,炀帝复改州制为郡制,改泽州为长平郡,义宁二年,复为泽州。

唐武德初年,分泽州置建州、盖州、泽州三州。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入泽州。泽州辖县六,即晋城、高平、获泽、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晋城翡翠原石批发市场,翡翠原石的价位-第1张图片-翡翠网

唐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泽州隶于河东道,辖域不变。

唐天保元年,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泽州,时泽州仍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端氏,州治晋城。

晋城翡翠原石批发市场,翡翠原石的价位-第2张图片-翡翠网

五代时期,军阀混战,改道制为节度使制,泽州六县辖域不变,先后隶于昭义节度使、河阳节度使等。

北宋太平兴国,宋师北征,泽州或称高平郡,乃归入宋朝版图。

北宋至道三年,宋分天下州军为十五路,泽州高平郡隶河东路,时泽州高平郡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或郡治于晋城。[8]

金代时期:忠昌军节度

金朝,将宋朝的河东路分为河东北路、河东南路(治临汾)。时泽州隶河东南路,仍辖六县,辖域不变。

金天会五年,河东南路泽州,因与北京泽州同,改为南泽州,南泽州辖六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州治晋城。

金天德三年,河东南路南泽州,复改为泽州,仍辖六县,辖域不变。

金元光二年,升泽州为忠昌军节度,辖五县一州三节镇,节度军驻晋城,忠昌军节度所辖五县即:晋城、高平、陵川、端氏、沁水,一州即勣州,三节镇,即巴公、周村、星邵驿。[8]

元代时期:泽州司侯司

元中统元年,忠昌军节度改为泽州司侯司,泽州司侯司辖县六,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端氏、沁水,司侯司驻晋城,直属中书省,为腹里。(勣州复为阳城县,隶属泽州司侯司)

元至元三年,复泽州司侯司为泽州,隶于中书省平阳路,泽州辖五县,即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省端氏入沁水县),州治晋城。

元大德九年,因地震改平阳路为晋宁路,时泽州仍辖五县,隶属中书省晋宁路。[8]

明清时期:泽州府

明洪武初年,分中书省置山西行省,泽州直隶于山西行省,时泽州辖县四,即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州治晋城省入泽州。[13][14]

明洪武二年,升泽州直隶州,山西行省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仍辖四县,直隶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升泽州府,复附廓置凤台,泽州府辖五县,即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府治凤台城。泽州府隶属于山西省。[14][8][15][16]

现在时期:晋城市

民国三年,全国废府,废泽州府留五县,府治凤台复改晋城,时山西省泽州府所辖五县,划归于山西省冀宁道。

民国十九年,山西省冀宁道撤销,原泽州府五县改直属山西省,后直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

抗战时期,我党于晋冀鲁豫边区成立临时政府,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五县划归晋冀鲁豫边区太岳第二、四及太行第八区行署领导。1945年6月,今晋城地区全境陆续解放。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10月,析晋城城关区,置晋城市,和沁、高、阳、陵各县一起划归华北人民政府太岳、太行区行署。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复隶于山西省。

1958年5月,今晋城各地划归山西省晋东南地区。

1983年7月,复设山西省辖晋城市,分设城、郊二区,由晋东南地区代管。

198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置地级晋城市,直属山西省,将原晋东南地区所辖阳城、高平、陵川、沁水四县划归晋城市领导,为所属行政区,其管辖范围与古建兴、建州、泽州及泽州府版图一致。

1993年5月,高平县改为高平市,由晋城市代管。

1996年8月,郊区改为泽州县,仍由晋城市领导。

时山西省晋城市下辖1区4县1市,即城区、泽州县、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和高平市。

历史文化

在晋城市区范围内,晋城老城最能体现晋城文化特色的是晋城老城。不论是程颢书院,还是景德桥、景忠桥、张院民居、玉皇庙,这些都是晋城老城的组成部分。晋城老城始建于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有着上千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有无数名人踏上了这片土地: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登上泽州城北楼,写下了《登泽州城北楼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隰川王和宣宁王迁于此,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宁王府。于谦在这里写下了《到泽州》。近代,朱德、冯玉祥、赵树理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可以说,晋城老城是晋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重要的承载晋城文脉的历史遗存。[18]

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四大名胜"珏山吐月"、"白马拖缰"、"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等历史古迹和古老传说在这里辉煌。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在晋城市郊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晋城市阳城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晋城市沁水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

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 后周世宗大胜北汉军于巴公原(今晋城市郊北),更是留下著名的巴公原遗迹。

晋城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春秋战国的“阳阿古剑”就产自晋城。北宋,晋城境内的“大广冶”为冶铁官炉,所铸“大观通宝”被誉为史上最美铁母(钱)。明清时期,境内熟铁炉数有百余座,晋城被誉为“九州针都”,“大德”牌钢针畅销海内外,“泰山义”剪刀名扬天下,日用铁货、“九头十八匠”更是名扬全国。时至今日,在当地以“头”字作地名的仍有50多个,以“匠”字作地名近30个。[19]

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

折叠民间艺术

晋城剪纸:晋城流传甚广的民间装饰工艺品之一。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故又称“刻纸”。其内容有花卉、鸟兽、虫鱼、人物、戏剧情节等。

晋城面塑:一种以麦粉为主要原料的工艺食品,经过人为处理,揉成面团,雕塑成型后蒸熟赋彩,制成一种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工艺食品。

微雕石算盘:仿古工艺品。在泽州县府城村东关帝庙内,原有石算盘一架,长60毫米,宽40毫米,高8毫米,与石柱联体雕成,为关帝庙中的精粹。20多年前被盗凿。后由泽州县大阳镇南社村民间艺人秦可忠重新仿刻而成。**微雕石算盘长45毫米,宽厚35毫米,高8毫米,柱、珠、盘三位联体,珠似绿豆粒大小,由独块石料琢成。

折叠地方风俗

八音会:在山西东南流行最广的音乐组织和音乐形式,以古代把金、石、丝、竹、瓠、土、革、木称作“八音”而得名。至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境内多数县的大村大镇,都有八音会,乐器有大鼓、小鼓、板、大锣、小锣、钹、镲、小云锣、梆、巨琴、二把、胡胡、唢呐、木鱼等,和上党梆子的乐器完全相同。近年又汇入了丝弦、弹拔、电声等乐器,使其演奏的乐曲更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更受群众喜爱。演奏的曲牌有[十大番]、[小十番]、[十样锦]、[长皮]、[节节高]、[戏牡丹]、[得胜令]、[招军]、[如令]、[盗令]等。八音会的活动,过去主要是参加迎神赛社,也为娶亲或搬家助兴。遇到商号或住户在街中心摆上一张上面摆有烟茶或酒的桌子,就需停下来演奏一番。如两支八音会在街头相遇,则停下来展开竞吹,互不示弱。新中国成立后,增加了为结婚和送殡服务。演奏中增添了《东方红》、《小放牛》和各种民歌。上党八音会已被列为山西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九莲灯:流行于高平等地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原称“九连灯”,由八洞神仙为王母娘娘拜寿的故事演变而成。

十不闲: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陵川县平城镇一带。由中国民间舞蹈霸王鞭演变而来。参加人数可多可少,表演者每人手持一根l米多长的竹子,两头穿眼,装上铜钱。表演时,以本地秧歌舞步,手持竹棍忽上忽下、时左时右地舞动,敲击四肢、肩、背,不断打出有节奏的响声。多载歌载舞,曲调为当地民间小调。

小车舞:制作和旱船相仿,只是车上有篷,车后有杆,只坐一人,后有人推。坐车和推车之人都扮戏装,或扮猪八戒推媳妇,或扮张翁推张婆,随着音乐节奏,作上坡下岭、过河等动作,有些还插有夫妻对唱。

龙灯舞:用竹篾编制而成,分龙头、龙身、龙尾3部分,上罩以画有龙鳞的彩布,内燃蜡烛。头尾和每截龙身上都安有长杆。舞龙时,每人持一杆。另一人持上扎火球的长杆在前导引。双龙舞者称“二龙戏珠”。其舞法有老龙漫游、蛇蜕皮、大翻身、盘龙戏珠等,音乐以唢呐为主,锣、鼓相伴。舞时巨龙摇头摆尾,翻腾邀游,气势雄伟。

花棍舞:晋城市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城区、沁水、陵川等地,为集体舞,参加人数多少不等。先用各色彩纸或布条把木棍缠成彩色花棍,花棍两头挂铃当彩穗,表演时边歌边舞,以棍自击膝、腿或互打对击,并时而变换队形。也可边走边打,称为“打花棍”。

花鼓舞:晋城市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沁水一带,以土沃、张村一带的打花鼓最富特色。为集体舞,参加人数不限。分为文、武二丑。武丑男相,嘴叼一面如竹制笔筒大小的小鼓,手执绳头鼓槌,边跳边打;文丑女相,手持花灯、彩绸、折扇等进行表演,乡土气息浓郁。

旱船小车舞: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流行于全市各县、区,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其形式是:用竹子或木条扎成船架或小推车形状,围以布料,施以彩绘,船身或车上满扎绸花、悬挂小镜、儿童玩具、小旗和灯笼;中有一人驾船身或车架,另有一“艄公”或小丑作划船或推车状,二人配合默契。船头时仰时俯,车身左摇右晃,绕城行进,穿插有序。

跑驴: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在全市流行较广。表演方法是:先用纸浆焙成驴(或马)前后身模型,或以竹皮捆扎成驴(或马形框架)。上糊以纸或罩以布,绘上色彩,饰以尾巴或响铃。跑场时演员扮成“新媳妇回娘家”之类戏剧人物,奔跑跳跃,穿插行进,鞭声阵阵,**叮当,气氛红火异常。

扛桩: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流传于全市各县、市、区,形式大同小异。有扛桩、抬桩、抬阁等多种形式。扛桩者肩扛铁架,架上装饰扇、花、盆、云、山等景,景中桩上站立儿童表演者1—2名。扛桩者踏着鼓点在地上来回扭转,边转边走。桩上的小演员不停地做出各种活泼有趣的动作,上下配合,生动有趣。在沁水县潘庄一带流行木偶桩,扛桩者、桩架及装饰同一般扛桩,桩上站立木偶,动作由扛桩人抽动各个暗道机关调整、变换。

踩高跷:晋城市民间艺术形式,常见于元宵节或古庙会,由集体表演。跷,又称“拐子”,用硬杂木制成,上粗下细,中间有一脚踏板,表演时将左、右跷分别绑在两腿上。跷分低、中、高3种,低跷高30厘米左右,高的约60厘米。踩跷者分别扮演不同戏剧人物,转场表演,边走边唱,穿插奔跑、跳跃,并有一两个丑角,时而做些滑稽动作,增加欢庆气氛。

二鬼摔跤:晋城市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表演者头戴大头面具,背上背两个恶赖厮打的假人道具,通过滚、爬、摸、打等动作,使背上“二鬼”相互摔跌,逗人喜乐。

五鬼盘叉:流行于陵川县冶头乡,由目连救母的故事衍变而成。故事情节是:刘青提打公骂婆,异常泼悍,阎王差5个小鬼来勾。小鬼们手持提牌,经过滚扑跌打,将刘青提缚走。据说原来演出时尚有刘青提忤逆公婆、打骂邻舍和阎王差鬼情节,现在都省略了。

狮子舞:流行于沁水县梅河、沁河流域。用麻染色做狮子皮毛,附于用竹签扎成的狮子架上。表演时前后两人,另一人手举红色绣球在前面引逗,俗称狮子舞绣球。有独狮表演,也有大小狮子共舞。动作有狮子上山、下山、翻桌子等,雄狮龇牙咧嘴,豪放狂傲,形象逼真,非常好看。

黄河灯会:民间文艺活动。历史上晋城一带有在街头院落筑旺火、搭彩门、架彩棚,悬灯结彩以庆贺节日的习俗。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在城镇的繁华街区以红黄蓝白条布编棚搭彩、悬灯数里的规模。1989年元宵节期间举办了“晋城市首届黄河灯会”,泽州路编棚搭彩绵延数里。之后又连续举办了多次。黄河灯会已发展成为包括灯门大赛、灯棚大赛、彩灯园艺、民间灶火、八音会、节日焰火、文艺戏剧调演等综合性民间艺术节。

名优特产

泽州铁器:指的是晋城市的传统铁器铸造手工工艺。晋城,古称泽州及泽州府,被誉为“煤铁之乡”,自古就是煤铁的重要产地。泽州铁器,曾畅销全国,“九头十八匠”更是名扬全国。春秋战国时期,晋城盛行冶炼,战国最著名的“阳阿古剑”就产自大阳镇。当时的大阳已成为北方制造兵器所需生铁的重要产地。后唐时期,官方允许百姓冶炼铸造铁器。

北宋时期,泽州为全国著名冶铁区之一,境内的“大广冶”为冶铁官炉,所铸“大观通宝”被誉为史上最美铁母(钱)。明清时期,泽州府的采煤、炼铁和铸造行业极为鼎盛,泽州府境内的大阳镇被誉为“九州针都”,生产的“大德”牌钢针畅销海内外,“泰山义”剪刀名扬天下。

泽州铁器,多是手工制作,用料为钢。经蜡模制作回收、熔钢、浇筑、打磨、喷漆等前后68道工序,前后一把铁壶的完成有数十道工序。如今,晋城市的“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大阳手工制针”“泽州打铁花习俗”等,与“铁器冶铸文化”相关的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兰花炭:晋城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质地优良,具有灰份质低,含硫少、发热量高、热稳定性强、机械强度大等优点,原煤含硫量在0.3%左右,可燃基发热量在8000大卡/千克左右,块炭晶萤光亮,燃烧时无烟无味,摸不染手、抱不沾衣,素有“白煤”“香煤”、“兰花炭”之称,工用民燃均为佳品。历史上先人创造了代替焦炭直接用于冶铁的“白煤炼铁法”,现如今成为理想的化工原料。晋城所产的无烟煤不但供应上海、江苏等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市,而且远销日本、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还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

高平黑陶:高平作为炎帝神农的故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五行工艺”的黑陶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堪称中华瑰宝,黑陶制作的主要原料红土胶泥。材质:均为陶土,经选料、澄陈、揉练、成型、抛光、雕刻、烘干,经高温烧制等8道工序加工完成,材质坚致,不上瓷釉而乌黑镜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保值增值的收藏价值。

山西香果:香果药用及香料树种。为落叶乔木,高20米左右。叶呈棕褐色,枝条茂密嫩软, 可弯曲如弓或盘旋如蛇。3月开花,9月香果成熟。果实呈绿黄色,直径小的3~5厘米,大的8~10厘米。味酸微涩,清香盈室,数月不腐。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城关及东冶、 河北、驾岭等乡镇, 有170余株,年产果约5000斤。

晋城红果:晋城红果为山西传统名果,为全国八大产区之一,主要产于晋城市郊陈沟、下村两个乡。这里的山楂,主要有2个品种,一种粉肉山楂味道酸中有甜;另一种红肉山楂则甜而不酸。

泽州甜柿:泽州甜柿喜温暖,适生区主要为阳城、泽州、沁水、高平、陵川等地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多长于山麓。泽州甜柿含糖高,品质佳。暑黄柿、造柿,早熟迎节,果肉橙黄,质地紧密,纤维少,味甜汁多无核。熟柿质如果浆,味如蜜糖,是秋季滋补佳品。柿叶可制茶,有消暑、降压、减肥之功。柿叶所含维生素C很高,比被称为维生素宝库的柠檬的维生素C还高一倍。

大理石:高级建筑装饰石料。包括黑色灰岩、含红色花纹之细晶白云岩、竹叶状岩等。晋城市的大理石主要是接触变质交代型。属燕山期岩浆岩对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地层烘烤热变质而成。矿层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个别呈不规则状,适宜露采。市属各县、区皆有分布,以陵川为多,预计蕴藏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已探明储量100万立方米,品种28个。优质品有紫檀玉、墨玉、汉白玉、象牙玉、晚霞玉等。

七须黄花菜:沁水县特产七须黄花菜,这里的气候环境优美,没有任何污染,水质、土质、气候独特,唯有此地生长“七须”黄花芽,移地种植便为“五须”。

沁水花菇:沁水县历山自然保护区盛产花菇。这里气温适宜,环境良好,无污染源。适宜花菇生长,现年产三千至四千公斤,是“菌中精品”。

沁水黑木耳:黑木耳多生于桷树、栓皮栎、迈车栎、桷栎等阔叶杂木之上。沁水黑木耳以历山所产为优,可食用和制作中药材。

陵川党参:“五花芯”党参受特定地理、气候、土壤、矿物质含量等局限,只产于陵川县,年产30万公斤。参的横断面呈五花形,油性大,无渣滓,含糖量和药用价值比一般党参高出1~1.5倍,有“一棵五花芯,强如十斤参”之说。目前,该县被北京同仁堂确定为党参生产基地。

高平黄梨:高平素有梨乡之称,这里的梨有大黄梨、削梨、夏梨等十多个品种,早在隋朝时期就曾经被皇室封为进贡珍品,高平黄梨的特点主要是味浓,味香,香甜适口,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其中陈区镇铁炉村产的大黄梨品质最优,俗名“铁炉梨”。

陵川核桃:陵川县核桃湾山位于丈河乡丈河村东7公里处,盛产核桃。该地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含脂肪40%~63%,含碳水化合物10%,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维生素A、B、C、E等。味美多脂的核桃仁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其特殊的疗效。

晋城小红柿:色艳、皮薄、汁多、肉嫩、糖分多,是全国19种名柿之一。被称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由其加工而成的柿炒面、柿饼都是颇受欢迎的吃食。每到金秋十月,柿叶飘落,满枝的柿子如同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山崖,与湛兰的天空相映,煞是妙景。

灵芝:太行山中生长着白、紫、黄三种灵芝。其中最珍贵的白灵芝,形同人体,五官俱全,帽缨皆备,极为难得。

猴头:沁水县舜王坪自然生态旅游区原始森林中栎树上生长的猴头,个大、色鲜、肉肥、味美、营养丰富、功于滋补。山珍猴头与海参、燕窝、熊掌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菜。

沁水紫皮蒜:沁水紫皮蒜产于沁水县端氏镇。特点是蒜头大,蒜瓣大,辛辣味浓。为晋城地区名土特产品。

沁水蜂蜜:保健食品。沁水蜜源丰富,有荆条80多万亩,黑刺30多万亩,刺槐10万多亩,还有各类农作物及果树数十万亩。瓶装净化蜂蜜市场畅销,闻名全国。

泽州红山楂:泽州红山楂是全国山楂之精品,味酸中带甜,个大,被称为“山楂王”。具有很好的开胃消食,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又能降低血压和血脂,软化血管,活血通脉。

著名人物

慧远(523─592)北周隋初高僧,俗姓李,世居建兴郡高都霍秀里(今晋城市泽州县霍秀)。

荆浩(约850-?)字浩然,后梁沁水人,在许多方面都颇有造诣,精通经史,尤善诗文,在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是他在绘画理论方面的巨大成就。

刘羲叟(1018—1060)天文学家,字仲庚,北宋泽州晋城人,中进士后为欧阳修赏识,两次向朝廷推荐

孔三传(1068—1085年) ,诸宫调的发明者,北宋神宗艺术家,熙宁、元丰、元裕,大观年间活动于东京汴梁。堪称中国古代音乐**。

萧照(1131—1162)南宋画家,阳城人,字东生,靖康年间,拜画家李唐为师,尽得其真传。

李俊民(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后隐居嵩山。著有《庄靖集》。

郝经(1223—1275)元代国信使,字伯常,陵川人,幼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曾从学赵复,研习程朱之学。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水利家、大臣,高平人,亲自率人修筑黄河,多次领导治理黄河。元延示右、至治年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

常伦(1492─1525)字明卿,号楼居子,15岁便写出著名的《笔山赋》,是当时北方著名的散曲家,在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著有《常评事集》四卷,《常评事写情集》二卷。

陈卜(约1340-1400),陈氏太极拳创始人,原籍泽州郡(今晋城),1371年春,随洪洞**迁至怀庆府。 据陈氏家谱记载,九世陈王庭在明末拳术已著名。

张昺(1358—1399)明代大臣,山西泽州府人,历任兵部、礼部尚书,“靖难之变”中奉命监视藩王朱棣,不幸被捕。威武不屈,被明成祖朱棣杀害。明仁宗朱高炽为其**,后被数次敕封。

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官至吏部尚书,前后从政四十年,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万历年间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慎言(1577—1645) 明大臣、诗人、书法家。字金铭,号藐山,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其书法与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

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中进士,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为《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

张敦仁(1755─1833) 著名数学家和汉学家,字仲篙,号古愚,亦号古腴,学界称古余先生,著有《辑古算经细草》、《求一算术》、《尔雅图考》和《资治通鉴补正略》等。

原石民(1903─1966) 国画家,其山水画造诣颇深,得到齐白石、陈师曾、 董寿平等人的高度赞赏。

赵树理(1906—1970)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沁水县贫苦农民家庭。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田耕(1924─1986) 中国人民***优秀音乐家,1963年,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的《东方红》大型歌舞的乐队工作。1977年,任武汉军区歌舞团团长。

王继堂,中将,晋城市泽州县人,大学本科,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1998年3月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2003年1月15日,王继堂被任命名为****副司令员兼驻港部队司令员。

华侨、港澳台同胞

著名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祖籍晋城市。

刘开周,著名深海潜水员,2010年7月,刘开周与两名试航员一起驾驶“蛟龙”号成功下潜到3757米,将特制的五星红旗插入南中国海海底,迈向深海第一步。2012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海深潜英雄”。(狮子)

标签: 晋城翡翠原石批发市场

发布评论 2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1-20 18:25:59

当优雅的翡翠与耀眼的钻石搭配时,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2025-01-20 18:25:59

人体佩戴的首饰有吊坠、手镯、耳饰等,与翡翠搭配的一般都是K金。